黄思佳
朱熹《〈大学章句〉序》:“人生八岁,则自王公以下,至于庶人之子弟,皆入小学,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,礼乐射御书数之文。”
“洒扫应对”意为洒水扫地,酬答宾客,本是儒家教育、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。
洒扫应对是古代的童子教育的内容,或者说相当于现在小学生的教育内容。朱熹说:“小学是教以事,大学是教以礼。”意思是说小孩子要教他洒水扫地和待人接物这些事情,长大了就教他为什么要那样做的道理。
所谓“洒扫”,是指对学生的教育要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,以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。一个良好的习惯是要从小养成的,所以在家时要主动地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、琐事。“应对”则是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礼节教育,积极引导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养成生活中的礼仪和劳动习惯。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,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。
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——劳动可以获得成就感以及内心的一种欣慰感和快乐。同学们,让我们一起洒扫应对吧。
评论